Logo

专注全人教育 释放卓越潜能

Dedicated to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Unleashing Greatness

top

2万人参与,1400余项成果亮相,这场空前的教博会带来了哪些创新?

发布时间: 2018-11-23 19:52:19

简介: 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彩纷呈。

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重视,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彩纷呈。

当教育与创新相遇、中国与世界对话,近2万人同场交流的“盛宴”,近90万观众在线观摩的“狂欢”,1400多项成果汇聚的“博览”,几百场主题活动的“展演”,让初冬的珠海热气腾腾,更让首次从北京移师珠海的教育盛会创下教育展会的新纪录。

这是为期4天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为教育人提供的一次年终欢聚,也是教育创新的一次年度检阅。

11月15日,由教育部、广东省政府、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共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教博会落下帷幕。然而,关于改革创新与未来创造的“百家争鸣”,关于教育坚守与素养落实的“百花齐放”,却带给一次博览会更长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1.jpg

第四届教博会开幕式


重构学习生态
在素养落实中革新

贵州省思南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思荣带领思南团队走进教博会,以工作坊形式展示“四环一体·全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2014年思南全县建构起“高效课堂·生态课程·全人教育”的系统改革路径。代表团成员杨红英、韩英告诉记者,近年来因为课堂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综合素养都有了明显提升,大数据中心抽样调查,该县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连续两年在铜仁市排名第一……

深圳市罗湖区本土原创的教学成果“习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荣获了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次也被推荐作为广东成果展区和罗湖“教改”展区的典型案例,“习本课堂”创始人刘荣青与罗湖区教育局长王水发先后在教博会上参与多场展示交流。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教博会上展示的1400多项成果,有相当比例的成果聚焦课改。山东省教科院“教学方式转型的省域模式——小学数学3C教学法”,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三段·四模块”区域课改十年探索成果,还有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区域学习者课堂STEAM+汉字大课程”,浙江省杭州市教科所“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的新范式”等。

与此同时,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的“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研究”,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的“小学生三策两步精准练习硬笔书法课程”,河南省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的“二十四节气·田园课程”,浙江省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的“自我领导力教育”等众多课程建设,都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

本届教博会的主题之一是聚焦核心素养。

2017年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5C模型。该模型强调,在发展学生4C“创新素养(Creativit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与合作素养(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的同时,必须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且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应处于5C模型的核心位置。正如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所言,养成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一个中国人具有中国根基、打下中国烙印的体现,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其他各方面素养提供价值指引。重视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此,本届教博会特设了题为“Hi China!中华文化日”的5C核心素养展示评选活动。作为本届教博会唯一的受邀学生项目,该活动共邀请到全国28所学校、51支队伍、300多名初高中学生参与其中,用戏剧、纪录片、展板等多元创新形式共同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办方希望通过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当今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明确人生定位、领悟文化内涵、提升综合能力,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涵深深扎根在当代年轻人身上。


2.jpg

展馆一角(开幕前)


评价促动发展
在数据科学中改进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创新核心素养评价的手段与场景?

探月学院创始人、CEO王熙乔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有能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这样真实的素养发展数据才会产生。

全美顶尖高中联盟(MTC)首席产品官Mike Flanagan指出,核心素养评价区别于传统的标准化考试,要建立新的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反馈路径和反馈报告的创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评价。

课博会上,“第五届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通过众多区域开展教育质量监测促进教育改进的典型案例,呈现科学评测的价值。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介绍说,自2014年株洲市每两年进行一次中小学质量监测,以健康体检作为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的手段,改善教育教学的行为,根据教育质量体检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各地各校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措施和机制。

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广指出,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帮助我们由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由指向过去的证明转向指向未来的改进,由甄别选拔转向诊断改进,由经验主义走向数据实证”。

数据的力量是巨大的,来自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唐悦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制订改进计划,应用策略改进教学,用数据推动教学改革进程。

河南省濮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申建民一直深度参与其中,他告诉记者,教育要走出经验型走向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是不能回避的。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路径,基于第三方的科学评价、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改进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濮阳县引进第三方开展周期性绿色质量体检,为当地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有效引领了濮阳县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

“我们怎么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教育的需要,数据改变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如此评价。


3.jpg


建设美丽乡村
在教育坚守中突围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教育是重点。

在11月13日举行的振兴乡村教育论坛上,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的学者、公益人士和多位乡村教师一起,畅谈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耀江从农村贫困地区对人力资本储备的需求、西北西南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农村教师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蒋莉提出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未来图景”,措施涵盖改造农村孩子的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和学习空间,创新教育体制机制,融合互联网+,以及推行生活课程等。她认为,要将乡村学校打造成一个乐园,让乡村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找到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提高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认为,当下乡村教育中存在三个问题,即乡村学生认同危机、乡村教师身份迷失、乡村学校的失联。“利用当地的乡村资源,建设现代而又田园式的教育,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邬志辉表示,这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和生活教育,以此提高乡村学生的身份认同。此外,要引导教师俯下身去与乡土文化建立联系,与地方建立联系,带领孩子走向科学世界。

在论坛现场,甘肃省静宁县大寨小学校长王富贵着眼乡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差距,提出“村小课程建设与区域联盟”的实践方法,他特别提到:要关注教师的吃住教乐,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培养教师工作的成就感,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持,将乡村教师真正留住。

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双明小学校长李芳芳从自身教学成长经历出发,强调乡村教师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磨砺自己,努力开辟一条“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突围之路”。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分众美丽小学校长王珂则提出“乡村教育没有特殊化”,可尝试通过农村学校委托办学走出创新的道路。

同样聚焦乡村教育,“建设‘小而美’的乡村学校”的主题论坛在11月14日举行,来自云南、甘肃、河南、河北、四川等地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建设“小而美”的课程、课堂和学校的案例故事。

正是乡村教育人的坚守,才将文化根脉留住;也是他们的积极开拓,才有乡村教育突围的多种路径。而“这样的论坛研讨,不仅碰撞乡村教育问题,更树立乡村教师的信心。”一位现场观摩者如此评价。


4.jpg


创新引领进步
在世界融合中展望


为进一步突破教育界樊篱,本届教博会还特别邀请了科学家与企业家进行跨界演讲,共同讨论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等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乔治·斯穆特在“智能科技与教育创新”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传统机械式学习和考试已成为过去,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和投入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结果。教育要创新教与学的模式,要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使学习过程具有吸引力,体现关联性、支持性、挑战性和体验性,要通过构建合作式的学习环境,让合作式学习真正发生。

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通过自己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等亲身经历,指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辩思维以及自信、坚持等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在做中学,要动手实践、乐于尝试。科学发现都是源于审辩思维的培养和乐于实践的行为训练。

企业家代表、紫光集团董事长于英涛在演讲中指出,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他提及企业用人的两大核心要素: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他表示,能力只是基础,在满足基础的前提下,价值观与敬业精神更重要。

纵观整个教博会,创新、融合成为最主要的特色。同时与前三届相比,除了规模的扩大,还实现了六项“首次”:各省教育行政部门首次大规模推荐最近5年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参会,22个省份有组织地推荐创新成果500余项;高等院校首次大规模参加教博会,全国共有64所高等院校近400项成果参展;首次运用任务驱动学习的现代理念,设计了“面向未来的丝绸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大学生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专题,组织了几百名大中小学生参加教博会,展示他们的学习与研究成果;首次设立“首届全国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讲坛”“全国教师教育高端论坛”,一大批杰出教育工作者在教博会上向同行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智慧和优异成绩;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来自亚洲和非洲20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官员和协会主要负责人携成果参会;首次设立湾区教育论坛,助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并成功举办大会特别活动“从东亚教育到粤港澳湾区教育”。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所言,教博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跨界平台。通过该平台,一方面指向教育的内涵发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调动国际国内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公益界深度参与教育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不断涌流。

这个平台的搭建也通过调查数据证明了其价值。据教博会官网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成果研发代表中,94.4%认为参加教博会对提升成果质量有很大帮助,92%认为能够提升成果知名度。95.1%认为同行的创新成果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还有93.8%的研发人表示,大会的各项活动有助于产生优化成果的新思路。
斯里兰卡教育公益组织NECY主席因杜妮丹迪尼亚女士专门致信感谢教博会组委会。

“通过交流,汲取了更多改进和发展的建议,收获满满。”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教育发展实践研究中心主任孔丁嘉兴奋地说。

“这样的平台,让教育人在交流与碰撞中开眼界、拓思路,更引发对于学校今后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校长王雷英表示。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的,中国是教育大国,要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关键靠创新。创新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教博会就是要搭建这样的平台。显然,教博会的意义正在更大的领域得以凸显。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记者 韩世文


hslogo.png

微信公众号

LIM领导力教育学院

微信号:CoveyEducation

汉晟国际教育

微信号:CMLCoveyEducation